吴半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凌风啸zzwdb.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天我们俩吃饭的地方,是一家小面馆,店面很小,小到只有四张桌子,老板、厨师、服务员加起来,一共就两个人。

我这一碗面刚吃到一半,张文文就提出了一个极其富有哲学思想和玄学理论的问题。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简直提的太好了。

说实话,我小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如果人死了是在坟里待着,那为啥人们都说,死后要去阴曹地府,走黄泉路,上望乡台,过奈何桥?

而且,这根本就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正所谓登上望乡台,再难返人间。

可要是人死了是去阴曹地府,再也回不来,那些留在坟里的是咋回事?

远了不说,就上次那个在自家坟头上打麻将的赵老五,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问题,我曾经拉着马叔聊了半宿,才总算搞了个一知半解。

没错,就是一知半解,因为他说了很多,但我还是想不太明白。

于是我就把马叔说的话,讲给了张文文,算是个科普。

我告诉她,人死后的确要去阴曹地府,但也要留在坟里守尸、守宅、守后代。

否则的话,又何来阴宅一说?

要是人死后都去了阴曹地府,那大家还讲究什么坟地风水?

众所周知,人有三魂七魄。

人死魄散,唯有魂存。

这三魂就是天魂、地魂、人魂。

其中天魂又叫做“往生魂”,是人的主魂,人死后天魂归天,负责投胎的也是天魂。

地魂又叫做“因果魂”,是人的觉魂,是归地府的,因地魂可知主魂这一世的因果善恶,在地府受审判的就是地魂,同时我们过阴查事请的鬼魂,就是这个地魂。

人魂就是“守尸魂”,是人的命魂,徘徊在墓地,以坟为家。因为人魂代表的就是这一世肉身,阴宅风水就是通过“守尸魂”来影响子孙后代。

简单来说,人死后,天魂归天,地魂归阴,人魂归墓。

马叔还给我打了个比方,说是天魂就如同这电脑主机,一切信息都在里面存储着。

地魂就如同u盘,里面装上东西插在主机上,就可以读取下载信息,还能上传这一世的资料。

人在轮回转世的时候,就需要天魂地魂凑在一起,才能承载生生世世的因果,所有的记忆过往,所以天魂地魂累生累世都是在一起的。

但人魂就不一样了,它是一种承受“风水之气”的灵体。

一般来说,在投胎之前,天魂和地魂合而为一,来到要投胎的人家,然后这家的祖脉之中会分离出一部分能量,形成人魂,和天魂地魂一同进入肉身。

所以,祖脉的风水,确实是会对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因为我们身上的人魂,本来就是承载地脉灵气的,阴宅祖坟要是出了问题,自然会在子孙后代身上显现。

不过,人魂通常是很老实的,喜欢和人一样过日子,对那些冤亲债主、索命报仇、利益因果什么的,都没啥兴趣。

他们只是在墓地安安静静地承接地脉之气,承载祖宗阴德,享受子孙供奉,同时庇佑后代。

如果后代要是不好好供奉,甚至断了供奉,也不修葺坟墓,那就等着祖宗发火吧,后果真的很严重……

因为这供奉,不光是给“守尸魂”的,在地府的“因果魂”也会收到一份,人间坟前断了,地府里也就断了,你说他能不找你嘛?

但人魂并不是一直存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慢慢消散的。

正如有人说过,人的死亡其实有两次,第一次是肉身的死亡,第二次是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记得你,断绝了祭祀供奉,那么人魂就会消散。

而地魂,在转世的时候就会被清空所有记忆,正如u盘被格式化,变成白纸一张,这也就是“孟婆汤”的作用。

只有天魂,会永远承载着我们累世的记忆,因果轮回,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功能。

因为天魂本就代表着沟通天地的含义,只不过受到物质世界的法则限制,天魂平时是潜伏起来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下意识的念头或者行为,比如灵光一闪,比如强烈的直觉,其实就是天魂所造成的影响。

又比如我们在精神不正常的状态下,比如睡梦、醉酒,或者精神失常的时候,天魂就会展现出我们的“本性”,也就是所谓的“真我”。

有些天生灵感比较强的人,总会梦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其实那就是自己的天魂在其它空间领域做它自己的事,只是被我们感应到了而已。

也有人会在梦中预知到未来要发生的事,或者梦到神灵,那也是天魂所产生的感召。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的前世所发生的事,有时候也会在潜意识里迸发,在梦境中出现,甚至有些素未谋面的人,但就是有着强烈的熟悉感。

其实这都是我们累生累世的记忆在唤醒,但因为肉身的桎梏,实际上是不可能唤醒的,只会在脑海中瞬间乍现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抗战:从八佰开始

抗战:从八佰开始

痴冬书亦
穿越1937年淞沪战场,正值八佰壮士死守四行仓库,为了中国军人最后的尊严,特种兵赵卫东与八百将士,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儿郎十万军!华夏四万万同胞,岂容小鬼子猖獗! 杀鬼子,保家卫国,为了军人的荣裕,为了三千多万罹难的同胞,为了民族的尊严,热血的中国军人舍生忘死,不斩尽倭贼,誓不休!......
历史 连载 694万字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无相黄叶
古代文学专业毕业的王文龙穿越到了明代,身处万历二十七年,不会写八股文也不懂得打仗。恰逢明代出版鼎盛期,王文龙只得抄书混个糊口。没成想这一来他佳作频出名震天下:《儒林外史》《红楼梦》《海国图志》……太监中官想要招揽他,东林党人称他博学,传教士发现他比欧洲人还了解大航海历史,而王文龙也在不知不觉间踏上了改变时代的脚步。
历史 连载 154万字
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

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

相思不再念
非遗刺绣传人易迟迟魂穿年代同名同姓小可怜。父亲渣继母毒?易迟迟说我擅长以毒攻毒。替继姐下乡还要把工作让给她?!易迟迟说想屁吃,好姐妹就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工作卖了,钱自己收着,反手送继姐去大西北!道德绑架?易迟迟冷笑,只要我没道德,别人就休想绑架我!有人找麻烦?都说了我是毒人,怎么就不听劝呢。至于某个小哥哥……送你一幅鸳鸯比翼飞!什么,你还要一幅凤凰于飞?!
历史 连载 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