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第2/4页)
秋水色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凌风啸zzwdb.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服毒的迹象?真的有人会平白无故暴毙而亡。任何一人死得毫无痕迹,杜玄渊是不信的。
书房内重要的物证已被大理寺悉数带走,他在紫檀书格间小心翻找,信件契税一类的东西,一概未能看到。
虽有丞相手谕,但也不能多留。杜玄渊一无所获,赶回丞相府。杜玠还没睡,让他看了一封方才送来的东西。
那是一摞信札。
翻开来看,是窦太傅和四方藩镇往来的信件。写信的纸张还未泛黄,因此不是旧信。但信中的内容都是寻常的新春问候之语,跟京中拜年的飞贴别无二致。
杜玠参详许久,也并未从信中读出什么端倪。
杜玄渊捡起信札中那一封苍梧节帅府寄来的,沉吟不语。他有种奇怪的直觉,郭岳在此时进京,绝不像是巧合。
这些都是藩镇寄到京中的信,那窦太傅寄出的信中写的又是什么?
杜玠突然问道:“你手中,人手可还够用?”
“够用,父亲。”
杜玄渊最不想的就是孚杜玠所望,莫说人手够用,就是不够,他自己一人也要把这件事查出来。
他是杜玠之子,太子左卫率,不是别人。
“嗯,继续查,小心些,最是要注意一条,勿多生事端让太子再牵涉进来。”
“是。”
大理寺有杜玠的门生,此案的内情和重要物证,杜玄渊都能间接接触到。可费力查了数日,竟没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杜玠睡后,杜玄渊又在灯下细看那些信札,将之与窦太傅的字迹比对,将窦太傅的死从头梳理了一遍。
许久,他到西院叫来属下,换上夜行衣,趁夜又离开了丞相府。
——
平都城中浮华冶游之风虽盛,但在明面上,朝廷士大夫也不便公开狎妓,避免惹起风波非议,一旦影响朝廷声誉,便会遭到弹劾。朝臣若要跻身清贵宰辅行列,还必须像杜玠这样品行堪为世范才可。在这个方面,杜玠在朝中是个例外,三十年来,洁身自好到苛刻,家中只有原配妻子一位,七年前妻子病逝后,至今没有纳妾和再娶。
但窦太傅……同为东宫属官,杜玄渊虽和他来往不多,却也听说他家中姬妾众多,姬妾间还因争风吃醋而发生过命案。这样一个人,死前又捏着一块裙布,大理寺的仵作不该什么都验不出来。
果然,两日后,杜玄渊自己私下想办法送进大理寺的仵作回禀,窦太傅的死跟女子有关,其死状有些貌似马上风,却又不知为何没有当即倒在原地,而是回了家里书房再咽气。
杜玄渊一时气愤,大理寺中有人想给窦太傅讳饰,却居然掩盖到这种程度。好歹,知道这一条,他追查的方向便明朗多了。
丞相府中不便传人,杜玄渊便亲自去。
他很快带着属下去了城南的绿绮馆。
绿绮馆以古琴为名,是平都城中小有名气的乐馆。馆中擅琴、擅箜篌者众多,当今天子年少时喜爱音声,还曾光顾过此馆。
杜玄渊和属下着便装入绿绮馆中。
很快,属下匆匆地赶到雅室禀报,“人带来了。”
馆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一看到杜玄渊就有些不安,沉闷片刻才换上迎客的笑容问道:“不知贵客唤我有何贵干?贵客想听哪位姑娘的曲子?”
杜玄渊不多言,掏出巾帕,将那巾帕中的裙布拽出来,递到馆主前面。
“卢馆主,请告诉我,这块裙布是从馆中哪位女子身上撕下来的?”
“这……”
“我因一桩命案查访至此,馆主须如实以告,不得有瞒。”
那馆主有些不情愿,她在京中经营多年,见过的达官贵人多了,看到眼前只有两人,紧张过后便有些怠慢下来。
杜玄渊微微示意,旁边的属下“唰”的一声亮出怀里的兵刃,寒光从屏风上闪过,将馆主吓了一跳。杜玄渊则站在原地不为所动地看着她。
杜玄渊不愿这样威胁妇人,但这是少时丞相便交给他的方法,很是管用。杜玠自己从未拿过刀兵,倒把杜玄渊教成了个武夫。
“没有没有,贵客切莫动怒,我们馆的姑娘没有这种布料的衣裙。”
“馆主确定吗?请再细看。”
那馆主接过裙布,仔细看了片刻,还是极力否认,杜玄渊看她不像说谎,便让她将馆中负责裁衣的匠工找来。
那匠工是个会做事的,很快就将绿绮馆在城中采买绸缎的布样尽数拿到房中,给杜玄渊查验。馆主接着还主动补充道,馆里的琴师和姑娘都是让匠工量体裁衣,除非有恩人相送,要不然很少穿外间的衣裳。
“至于有什么客人送了我们姑娘礼物,我就没法儿回答您了。每日来这绿绮馆中的客人没有上百也有几十,馆中琴师也日日受邀外出,就是有十个馆主,也不能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