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摆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凌风啸zzwdb.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话一出,大殿内的所有人瞬间愣住。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句话会从一个傻子的嘴里说出来。

罗城眉头一紧,心中暗自思忖。

难道他已经预感到了什么,想要逃离京城?

“陛下,世子有如此魄力是好事,但臣以为这件事还需从长计议。”

罗城当即反对道:“世子毕竟痴傻,北疆又环境恶劣,危险重重,万一世子战死沙场,镇北王岂不是就绝了后?”

“那些蛮夷说不定还会趁机嘲笑我大魏无人。”

镇北王死后,罗城才有机会在军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尤其是在北疆,他花费那么多的心血才将北疆攥在手里。

一旦让许衡成为了新的镇北王,他这么多年的谋划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所以罗城绝对不会给许衡机会脱离自己的掌控,让他继承镇北王府!

许衡早就料到肯定会有人反对,当即将自己的爹搬了出来。

“我爹说过一句话。”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如今北疆各族对我大魏虎视眈眈,我爹死后这些异族更是入侵大魏,掠钱财,抢百姓,何其猖狂!”

“我大魏自古以来只有战死的将士,没有懦弱的逃兵!”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这十四字宛如惊雷般在众人的耳边不断回荡。

方才还主和的老将军们此刻更是羞愧不已。

连一个傻子都知道的的道理,他们这些老东西却越活越糊涂了。

若是镇北王在世,也定然会跟匈奴人拼个你死我活。

“简短朴实,豪迈有力,像是镇北王说出来的话!”

“陛下,难得世子有如此魄力,请陛下答应世子的请求吧,让他前往北疆,继承镇北王府!”

“是啊,眼下西域,匈奴以及一些小国都对大魏虎视眈眈,要是让他们听到镇北王的名号重现世间,也能起到不小的威慑作用。”

一些镇北王曾经的旧部也对许衡刮目相看。

没想到这个被世人称为傻子的镇北王世子,竟然还有如此胆魄!

见到这些老将军竟然也帮自己说话,许衡乘胜追击,上前一拜。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臣虽痴傻,但也愿意为大魏战死沙场!”

马革裹尸!

魏无伤至今都还记得,最后一次看见许耀之时,他的尸体也正是被马革包裹。

回想当初,二人一同驰骋战场,把酒言欢之景尚在眼前,可如今二人却已天人永隔!

魏无伤的心中免不了一阵悲痛,目光不由得落在了许衡的身上。

记忆中许耀身披战甲、威风凛凛之姿在这一次仿佛跟许衡的身影完全重叠。

魏无伤仿佛在许衡的身上看到了当初镇北王的影子。

但,许衡毕竟是镇北王唯一的子嗣。

魏无伤思量许久,最终还是拒绝了。

“你有报国之心,朕深感欣慰,但北疆情况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枝,你对北疆的情况一概不知,要是只凭一腔热血就要过去,只能是贸然送死。”

“万一你被敌军俘获,遭受到难以言说的折磨,你让朕怎么跟你爹交代啊”

见到魏无伤迟迟不肯松口,许衡也有些着急了。

虽然他是镇北王府的世子,但毕竟无权无势,镇北王死的蹊跷,说跟朝堂诸公没有关系,打死他都不会信。

现如今又得罪了宰相,留在帝都迟早要被人弄死。

只有前往北疆继承镇北王府,才有一线生机。

许衡一咬牙,向魏无伤请求道:

“陛下,可否将父亲生前使用的配剑归还给臣。”

魏无伤疑惑道:“你要那配剑做什么?”

许衡仿佛看淡了生死,毅然决定道:

“当初父亲被敌人包围,就是用那把剑自刎,免于被敌军俘获。”

“倘若有一天臣也被敌军包围,没了生路,也定然不会给父亲丢脸,到时候便可以用那把剑自刎,像父亲一样,轰轰烈烈地死!”

魏无伤惊愕道:“你不怕死?”

“怕!”

“既然怕死,那你还……

许衡痴傻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臣怕死,但臣更怕不能死得其所!”

此话一出,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被许衡的决然所震撼

这句诗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的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没想到这个被他们一直当成傻子看待的世子,竟还有如此觉悟和勇气。

朝中的不少老臣更是头一次认真地审视起许衡,对他刮目相看。

突然,这些老将军不约而同地站了出来。

一个个眼神坚定,目光中透露出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美利坚胜者为王

美利坚胜者为王

廉价的诗意
120*53码的绿茵场,18英尺间隔的U型球门,一声哨响,4节60分钟,11名场上球员,30人教练组,46人大名单,上百位场边工作人员,上万现场观众的齐声呐喊,数千万人在场外的持续关注,数亿美元的商业赞助,这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橄榄球比赛周末。胜利者名利双收,通吃一切。失败者黯然神伤,一无所有。AllorNothing?作为一个出现在体育,娱乐,财经,商业,科技、文化多个报纸版面,他的公众形象无疑
历史 连载 231万字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无相黄叶
古代文学专业毕业的王文龙穿越到了明代,身处万历二十七年,不会写八股文也不懂得打仗。恰逢明代出版鼎盛期,王文龙只得抄书混个糊口。没成想这一来他佳作频出名震天下:《儒林外史》《红楼梦》《海国图志》……太监中官想要招揽他,东林党人称他博学,传教士发现他比欧洲人还了解大航海历史,而王文龙也在不知不觉间踏上了改变时代的脚步。
历史 连载 15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