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富贵er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凌风啸zzwdb.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复说自己没有什么才能,纵观这些时日下来,他的言谈举止,以及当初在秦王府,抵住薛万彻要进攻秦王府的行为来看,李复自己说的话,不能信。

这小子也不是不能为自己所用。

说白了,他就是懒。

每次这边大家伙聚在一块,他都是最后一个来的。

当然,今天是例外,他应该是去见陛下了。

而且,以往也从陛下那里听说过,李复不愿意做官,就是不想早起上朝议事。

还有一点就是,懒得与朝中的臣子去虚与委蛇,毕竟,要做点什么是,若是出谋划策还好说,如果是指手画脚,那就让人心情不是那么美丽了。

此时的李世民完全没想到,李复所推荐的魏征这个人,能让他的心情时不时的不美丽起来。

自从上次李复去见过李渊之后,李渊的状态倒也好上不少。

只是以李复的身份,总归不是不能每日都到宫中来的。

朝堂安稳,长安城中就安稳,这些都安稳了,李复又是实实在在的现太子阵营的人,泾阳王府也就安稳了。

李复从晋阳带回来的人,老赵也都妥善安顿好了。

现在泾阳王府中肉眼可见的更换了不少人。

原先被老赵单独看管起来的那三个人,也被撵走了。

虽然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但是这俩人都已经死了,也不至于将人给弄死,给点钱打发出去就是了。

撵人的时候,他们仨还跪在院子里请求主家能留下他们。

前主子已经死了,现在他们就算是离开,也没有地方可去了,出了泾阳王府,在外面他们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毕竟,他们是从宫中被送出来的,在外面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即便是拿了钱,没有像样的生计,日子过不长远的。

要么就是再进别的宅子里给人家当下人。

但是,大宅院里要下人,也是要身家清白的。

一个从宫中被送出来,又被泾阳王府给撵出来的,谁敢要?

摆明了有问题啊。

“郎君,庄子上那边,咱们的人过去之后,都已经安顿好了,方才送来的消息,说庄子上的水渠已经修好了。”老赵说道。

“原先定的都已经修好了,但是现在咱们庄子上的地盘扩大了可不止一倍啊。”李复说道:“所以说,修水渠的事情也只是告一段落而已,不过也好,这件事在雨季之前给弄完了,接下来,下雨的时候就多了,刚好能检验检验水渠的质量。”

接着,老赵递上一本账本。

“郎君,这是咱们庄子上修水渠的账本,里面记录了修水渠所花费的银钱。”

李复接过账本,翻看了一下。

从花销上来看,对于现在的泾阳王府来说,不算多。

王府的库房里,有变蛋生意的收入,还有之前李渊的赏赐,还有玄武门之后,李世民送来的大批的礼物。

李世民查抄了前东宫和齐王府,可是弄了不少好东西。

在玄武门一事之中,秦王府的属官们各个跟着拼命,李世民对他们总要表示表示的,因此,查抄到的好东西,他也没吝啬,都分发给了出生入死的兄弟们。

李复也从中得了一大笔,因此,现在泾阳王府是很有钱的。

账本上所记录的花销,倒是比李复预想的多一些。

不过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如果是整天都在水渠干活的话,中午是管饭的,这年头谁家余粮都不多,主家肯管饭,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大好事,就能敞开肚皮吃了,或者是,节省一些,带回家中去。

在管饭这方面,李复是毫不吝啬的,要是不让庄户门吃饱饭,怎么有力气去干活呢?

“现在庄子也大了,回头把新的地图给我。”李复说道:“已经修好的水渠,也要标注上,找人重新画。”

“是,郎君。”老赵应声。

庄子上修的水渠,当初考虑到财力人力的问题,修的还是小了。

八水绕长安,养活着整个关中平原。

现在庄子的地盘一扩大,不仅仅是离着渭河更近了,重要的是,立着另外一边渭河最大的一个支流,更紧了。

那就是泾河。

渭河的水利事业由来已久,龙首渠,郑白渠,成国渠。

泾河也不差,秦代著名的郑国渠,便是依泾河而开。

李渊给李复划拉的地盘,都是好地方啊。

但在李复看来,这个庄子在自己的经营下,可以做的更好。

“郎君,再往后,庄子上就要忙活地里的事情了。”老赵说道。

“在忙活地里的事情之前,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吗?”李复说道:“现在也是时候了。”

“郎君是要......”

“找个地方,建作坊。”李复说道:“变蛋作坊要做起来了,总不能一直在宅子里,现在人也多起来了。”

老赵闻言,点点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汉末圣人

汉末圣人

鸣奇
简介:东汉末年,朝局纷乱,人心已然不古,道德尚未消亡。这时的曹操,还是那个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慷慨青年这时的袁绍,还隐居在野,等待天下有变这时的董卓,还在摧锋陷坚,守护着大汉山河这时的刘备,还是一个在卢植门下,喜欢狗马音乐的少年乱世将临,五胡即至,中华民族站在历史的岔路口。文人救不了华夏,武夫救不了华夏,阴谋家亦救不了华夏。圣人不出,国运不兴。稚子曹昂,欲“救百姓于水火,挽国运于危亡”,许下拏云之
历史 连载 322万字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历史 连载 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