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从上车演到拆解车间,张元林渐入佳境被熟人认出(求全订) (第3/7页)
真的在写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凌风啸zzwdb.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背在身上,但此时放在腿上的工具包,好奇问道:
“我们要去地方有专门的工具,你没必要自带家伙事儿。”
张元林轻轻拍了拍工具包,回答道:
“杨厂长,实不相瞒,我经常会一边修东西一边瞎琢磨,包括修理用的工具也别我折腾过,所以我的工具包里装了不少非标的家伙事儿,甭管您给我多好的工具,我还是觉得自己准备的东西用的更顺手。”
听到这话,杨厂长脸上的笑容更盛,抬手就是一个大拇指。
“好!这就叫专业啊!冲你这句话,我觉得自己专程回来接你一趟很有必要,是最正确的决定!”
张元林一愣,皱眉问道:
“杨厂长,您回来就是专门接我一个人的?”
后者笑了笑,说道:
“是啊,轧钢厂的几个工程师除了在忙的,昨晚就连夜被调去了,和其他单位的工程师一起,齐聚拆解车间,连夜开始研究。”
“不过他们琢磨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思路,后来上头领导开了集中会议,带着工程师们一起讨论了一下,决定把这些洋玩意儿进行分配,让各单位的工程师挑选他们认为有把握的设备,然后带回各自的单位继续研究。”
“我昨晚就在想这件事儿了,得知他们提议要分配带回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要论拆解和修理,估计全厂都没人谁比你更厉害的。”
“本来吧,我是想着让你过来见识一下,做个尝试,但一众工程师们面对各种复杂且没见过的,还是被处理过的报废设备,一个个都头大如斗。”
“这不,为了不耽误各单位的生产进度,又想持续对这些洋货进行拆解和研究,便只能各自选择有把握的目标带回再倒腾。”
“总之,不管是在拆解车间尝试,还是选一个带回,我觉得都应该让你到现场看一看。”
张元林听明白了,原来杨厂长一上午都在和其他单位的领导还有工程师们开会,所以才在吃过饭后,火急火燎的来接自己。
所以王部长那边只是提前预告,杨厂长这边才是一线报道。
不过这都无所谓了,自己的计划就是先从简单的开始,既然要演,就得循序渐进,不能一概而就。
所以,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带回来,对张元林的个人计划不会有任何影响。
无非就是在别人面前演,还是在自家人面前演的区别。
现在看来,东西要带回去,那就是在自家人面前演,这样也挺好,有主场优势,演的会更加自然和得心应手。
地方还没到,工作还没开始,张元林就习惯性的进行计划的设定和修改。
这样张元林就能随时的做好应对准备,而不至于临时乱了阵脚。
随后,张元林再次拍了拍大腿上的工具包,笑着说道:
“在哪里不重要,只要我的家伙事儿带着了就行。”
杨厂长见状,忍不住大笑了两声。
“好!就冲你这个自信劲儿,今天选择什么机器设备带回去,必然也有你一票!”
张元林跟着笑起来,这次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嘿,能让我做选择,这就正合我意了呀!
一切的计划的前提,得让张元林自己做选择。
因为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和国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这个差异不容小觑。
于是张元林推断这次搞过来的洋货里头不乏有超越国内技术瓶颈的东西存在,像这样的玩意儿就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纯属是在浪费时间。
就跟造大楼一样,万丈高楼平地起啊,不可能上去就搞技术跳跃,这就是在整空中楼阁,不切实际也毫无意义。
以张元林的能力,他的确可以轻轻松松的完成技术跃层,但是目前国内的技术基础都有很多不足,张元林这么玩纯属是在搞降维提升,底下的人根本够不着,就是摆眼前看都看不明白,这怎么跟?
所以,进过来的这批洋货里,必须从最老旧的技术开始研究和复刻,一点一点的往上推,就跟打怪升级一样,从低级到高级,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肯定会有走错方向,绕了弯子的时候,这是初学者的通病,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但是,在张元林决定出手后,国内的技术发展会多了一个引领他们走向正确道路,避免他们绕大弯的导师。
如果按照这个步骤去走,最后张元林会毫不意外的成为国内的技术大能,甚至有可能名留青史,成为学子们课本上的人物。
可张元林不愿意这么干,他有自己的挑战,也有自己的计划,他重活一世可不是为了历史留名,他只是想去最高的地方看一看从未见过的风景。
这不是在嫌弃和否定走纯粹的技术道路,只是张元林更期待看到世界顶点的风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张元林手握静止世界,任何技术对他而言都没有任何期待感,只要他想要,随时都能复刻,就像吃饭喝水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