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凌风啸zzwdb.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

剧情到现在渐入佳境,从上半部的“盛唐”转到下半部的“挽歌”了,我认为目前这本书的一切,都还在严密控制当中,这是一个好消息。

历史小说,越到后期,越考验构建历史走向的能力。这其实不过是写历史文的作者,把前期“偷懒”的部分用完了。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历史脉络作为“天然”的主线大纲,它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捆住了作者的手脚。

瞎写,读者不认可。

照着写,主角在历史世界里面作为越大,对历史走向的改变就越大。

作者还怎么能依照原来的历史脉络去写?

比如说,杨玉环都提前死了,她后面那些杨贵妃的历史线索,不就根本用不上了么?

这时候怎么办?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厉害之处,便在于善假于物。

资料,大纲,逻辑,都是为人服务的。

而不是人去适应这些死物。

换言之,假如你先天就握不好筷子,现在你手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用,甚至一长一短的筷子。

你会选择用别的工具吃饭,还是会买一双新的,好用的筷子,又或者是花时间苦练使用筷子的技能?

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吧?

历史书捆住了我的手脚,我已经用我的方式,逐步摆脱原历史走向的束缚,开始正常行走,甚至是奔跑了。

书写到现在,已经构建完了我这本书的历史世界,是历史走向有过重大转折,但殊途同归的世界。

史书上的很多资料,对于我来说已经无法使用了。

那该怎么办呢?

用教员的一句话总结:俱往矣,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

顺便在这里补充一个历史盲区知识。

盛唐时候,自开元初年起,边镇的边军将领,就已经开始抱团排除异己,内部有各种小派系,彼此之间梁子不断。

比如说,以河北二镇为例子。

首先这里面就有河北汉人将门世家,有高句丽将领,有契丹将领,有突厥系将领。还有少量没有出身,自己利用安史之乱混上去的。

当地兵马的来源,也很复杂。

汉人的团结兵,胡人的城旁部落,发配的原府兵在当地落户的军户,将门世家子弟的随从家奴等等。

中唐开始的藩镇割据,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某個皇帝一道圣旨就能完成的事情。它的发展,更像是因为安史之乱这个契机催化,而堂而皇之走上历史舞台的产物。

这个话题展开说可以写本书。

总之就是,边军内部的关系,在安史之乱以前原本就很复杂了,后面又在不断激化。

以平卢镇为例子,中唐时候平卢镇分裂出淄青镇,远走他乡,然后如同癌细胞一样在别处兴风作浪。

出走的那部分人,很多都是抱团的汉人将门世家。留在本地的,则是以高句丽将领为主的团体。至于契丹将领,以李光弼父亲为首的一批人,早在开元年间就被排挤走了。

李光弼出自柳城李氏,而柳城就在营州的核心区域。他们原本都是河北将领。

这些相关的内容,往往隐藏着历史走向的细节,以及不愿意被后人提起的原因。

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一直不肯承认国家承载的极限,就是人地矛盾。地盘就那么大的时候,一旦户口超过某个数值,国家就定然要出问题。

我的观点,一直都认为,安史之乱类似于某种程度的“火龙烧仓”。在大乱的掩盖下,一些真正的矛盾,被藏起来了。

于是便显得这天下好像就是在安禄山起兵的那一天,才开始乱的。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安史之乱两年后,当初的那些叛军基本上都死得七七八八了。后面那些人,压根就不是当初起兵的那一批。

但这些人依旧坚定的站在唐庭的反面,而他们的前身,往往都是河北团结兵出身。

不少人甚至还参加过平叛!

他们后面依旧当了六年的叛军。

符合人性的所谓忠诚与背叛,实际上应该是模糊的,是可以随着现实需要,而改变立场的。

无脑的忠诚,无脑的背叛,反而始终都不可能是主流。它们的数量,肯定不会比三条腿的蛤蟆多。

安史之乱当时模糊的是非观念,这跟安史之乱的正史记载肯定接不上,但却可以和中唐藩镇割据的历史接上!

甚至是完美契合!

唯有想自己过日子,想改朝换代的人多了,唐庭才会无法收拾局面。这便是隐藏在史书字里行间中的人心向背。

史官,是可以说谎的,就如同今日的人,每天起码要说五句以上的谎话,甚至都不会察觉到自己说话。

我认为更有价值的,反倒是历史逻辑脉络的推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一号狂枭

一号狂枭

岁月永恒
西境之王,影门之主! 天降麒麟,国之大幸! 一代战神,凌皓! 五年前,养父一家人被人灭门,九死一生的他被秦雨欣救回一条命,尔后被神秘人带走。 五年后,女儿的一条短..
历史 连载 7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