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凌风啸zzwdb.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无奈叹息道:“将信交给平西郡王,他会明白的。河西近十万精锐,并不是李某人的一言堂。平西郡王有苦衷,本节帅也有苦衷啊。”
“李节帅勿虑,卑职这便回去复命。”
车光倩没有多说什么废话,收好信件后便行礼告辞,转身离去了。
……
“安思顺是怎么说的呢?”
灵州城南郊外的银枪孝节军大营,方重勇在帅帐内询问从太原赶回来的封常清道。
“回节帅,安思顺说他已经知道此事,甚至连一封回信都不肯写!”
一想起那天的遭遇,封常清就一肚子火。
河东节度使安思顺不仅不愿意承诺配合方重勇协防河套东面防线,反而还是一副轻描淡写的态度,打官腔兜圈子。
话是说了不少,就是没有一句实锤的。
反正就是一个意思:老子会守好自己的门框,至于回纥人要冲河套,那是你们朔方军要操心的事情,关老子什么事?老子只管自己防区没事!
要是不好理解,那就反过来问一句:如果某个草原民族倾尽全力攻河东重镇云州,方重勇这个朔方军节度使,会那么实心眼的派兵支援云州么?
多半也不会吧?
这其实便是开元天宝时期,经常会有一位节度使身兼两镇的原因所在。两个防区之间平日里并非那么和睦,大家都是各扫门前雪。
打配合的话,不好协防,也不方便共同出兵。
真打起来,谁主谁次,谁负责记功?
类似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一锤定音的人物,统一协调。
朔方节度使与河东节度使,从官职上说是平起平坐的。你说让我协防榆林,我就必须得协防榆林吗?我这个河东节度使不要面子的么?
简单说就是方重勇指挥不动安思顺。
这也跟车光倩在长安,造谣安思顺想借刀杀人的事情没有发酵有关。
“回纥人可能绕路奔袭静边军,从紫河进入朔州的事情,你没有跟安思顺说么?”
方重勇一脸疑惑问道。
当年隋末的时候,刘武周就是在这里起兵,得到突厥人源源不断的支持,给李二凤造成了很大麻烦。
有现成的例子摆在眼前,安思顺怎么就不当回事呢?
“节帅,末将如何没有说啊。末将引经据典,话说了一大堆。
但安思顺说他不是裴寂,回纥人也不是突厥和刘武周,不必节帅费心。”
封常清一听这一茬就来气。
“这下麻烦了。”
方重勇长叹一声。
车光倩已经派人送信回来,说李光弼要“奇袭”回纥老巢,来个猛虎掏心。
而安思顺则是摆明了老子强无敌,根本不当回事,认为回纥人不可能千里迂回到河东。
这两人一个是太过于激进,将战争规模无限扩大,打成灭国之战。一个则是跟鸵鸟差不多,以为把头埋在沙子里面就会万事大吉。
压根就没人理解自己的苦心!
“节帅,为今之计如何?”
封常清疑惑问道。
“让箭矢飞一波再说,不着急。”
方重勇摆了摆手说道,面沉如水。